2013年十大天气气候事件No.9

58
发表时间:2016-02-01 02:00来源:中国气象灾害年鉴

西南地区连续5年出现冬春干旱


2012年10月上旬至2013年3月上旬,西南地区(云南、贵州、重庆、四川)降水明显偏少,区域平均降水量112.1毫米,较常年偏少36.2%。其中云南省平均降水量84.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3.5%,为1961年仅次于2009/2010同期(68.3毫米)的第二低值。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以上,部分地区偏高2-4℃。加之,2009-2012年云南、四川南部连续4年降水量偏少,受降水持续偏少和气温持续偏高的影响,云南中西部和四川东部等地出现冬春连旱。受干旱影响,云南、四川南部的部分地区土壤出现缺墒、库塘蓄水下降,一季稻移栽受到不利影响,出现人畜饮水困难,同时,西南林区火险等级居高不下,云南丽江、大理一度发生森林火灾。其中云南因旱造成1184.9万人受灾,346.8万人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80.7万公顷,绝收面积9.8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6.8亿元。

影响西南地区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①西南地区降水处在年代际偏少的背景下。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西南地区年降水减少趋势比较明显,近10年(2003年-2012年)中有7年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而1998年以来线性趋势递减更加明显,2003年以后进入持续偏少时期。

图13.9.1  1961-2013年西南地区年降水量距平变化图(毫米)


②印度洋海温持续偏暖是影响降水偏少的重要外强迫因子。冷空气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交汇是西南地区大范围降水的主要条件。2006年以来,秋冬季来自印度洋的水汽输送明显减弱,同时冷空气影响路径偏东,北方冷空气很难影响到西南地区,无法形成有效的冷暖气流交汇,致使降水偏少。另外,赤道东印度洋地区秋冬季多处于偏暖状态,海洋偏暖诱导大气环流形成了强大的下沉气流盘踞在西南地区上空,导致对流活动减弱,也使降水受到抑制。

图13.9.2  西南地区干季850百帕水汽输送(矢量单位:kg·s-1·m-1)及水汽通量

分享到: